「小朋友半夜哭起來,要想辦法用各種方式安撫,有時真的很傷腦筋!」新竹國泰醫院新生兒科黃俊斌醫師同時也是一位新手爸爸,不禁發出感慨,想必很多家長也有跟黃醫師一樣徹夜照顧孩子無法入眠的經驗。黃醫師解釋,新生兒半夜哭鬧不止,臨床上常見的原因多為腸絞痛。腸絞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乳糖不耐、消化不良,但也很有可能是過敏在作祟。過敏症狀一旦被誘發,就像慢性病一樣,一發不可收拾,家長應多加留意,及早做好預防。
黃醫師解釋,過敏的歷程通常是一步步慢慢來的,第一階段多出現腸胃道不適。人體腸胃道佈滿免疫細胞,它們就像士兵一樣,在第一時間偵測、抵禦外來物質,但嬰幼兒腸胃道發育還未成熟,容易受到刺激,出現腹瀉、腹脹、腸絞痛等症狀;且過敏不僅侷限於腸胃道,也有可能發生在皮膚,在特定部位的反覆乾癢、紅寶寶粥疹,最後演變成過敏性鼻炎甚至氣喘。黃醫師補充,過敏兒也比較容易感染病毒,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咳嗽、流鼻涕。嬰幼兒過敏症狀可以兩歲為界,兩歲前如沒有好好控制,之後恐不斷復發,且往往出現的症狀會比較嚴重。所以,提早做好預防工作,從小好好保養,是每位家長都必須學習的課題。
遺傳學上,如父母本身是過敏體質,小朋友就有可能攜帶基因,提高過敏機率。黃醫師提醒,現在過敏原充斥著整個環境,即使爸媽沒有過敏,都應從環境和飲食兩大方面著手預防,並掌握「從外到內」和「從內到外」兩大原則,做到雙重防護。「從外到內」指避免嬰幼兒接觸室外空氣懸浮粒子PM2.5、家中油煙、二手菸、寢具中的塵?等致敏因子,盡量徹底清潔,杜絕外在過敏原;「從內到外」則強調基於飲食調整寶寶體質。如條件允許,一般會建議媽媽哺餵母乳,來自母體的免疫抗體及豐富營養,是新生兒的最佳食品。但若寶寶一歲後,媽媽因故無法繼續哺餵母乳,建議可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銜接。
爸爸媽媽要把吃飯的主權還給孩子,讓他決定吃什麼,吃多少,千萬不要把一盤滿滿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這樣寶寶的壓力會很大,尤其如果要求他要吃光光。我有個小撇步是可以給寶寶一個很大的盤子,上面放很少的菜,然後孩子會開始挑他喜歡的東西吃,一面挑一面吃,到最後他會有成就感地吃光光。而且用這個方法,可以很容易測試出寶寶對食物種類的好惡。對於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可以想辦法把它打爛,藏在其他食物裡面,讓他看不出來這是什麼東西,或者盡量尋找可替代品。例如他不喜歡吃青菜,就可找水果替代,沒有必要非吃哪個東西不可。另外等他心情好的時候,再讓他再試試,如果孩子不喜歡某樣食物,等哪一天他玩得很 High 時,也許突然間就覺得這東西沒那麼討厭。反正不要心急,一般孩子從不喜歡到喜歡,大概要試三十次以上。有專家研究是,爸媽如果吃東西很開心,孩子就會覺得吃東西很開心,基本上吃飯時不要太嚴肅,這真的比你在準備食物時的各種巧思來得重要。總而言之,吃飯的心情要輕鬆愉快,準備副食品的量沒吃完也沒關係,絕對不要強迫餵食,一定要讓孩子享受吃東西的樂趣。
新生兒腸胃道發育尚未完全,平日攝取的牛奶蛋白因分子較大,容易誘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黃醫師解釋,越大的蛋白質上會有越多的過敏原,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使用特殊的水解技術,精準切斷過敏原刺激,把蛋白質切小、切細,在營養價值不變的前提下,除了好消化之外,更好吸收。好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還能準確地辨認並保留可以培養口服耐受性的蛋白質片段,像打預防針後擁有抗體一樣,讓寶寶之後真的遇到過敏原時,不易引起過敏反應。若能有效減少過敏原的刺激,並提高寶寶腸胃道免疫系統的耐受能力,可逐步降低未來過敏的風險!此外,過去建議四到六個月開始可添加副食品,越來越多證據告訴我們及早在四個月搭配副食品可以預防過敏的發生,同樣是因為腸道對於外來食物的耐受增加,進而達到預防過敏的效果。
黃醫師分享,自己本身有氣喘,太太有過敏性鼻炎,兒子也是過敏體質,所以從兒子一出生就保護得很好,尤其是寶寶副食品在挑選奶粉時格外小心謹慎。黃醫師建議家長在挑選時,可以優先選擇上嬰兒副食品市時間長,經大量臨床實證研究及醫師背書的大品牌,不只家長們能比較放心,也能幫助小寶貝順利健康的成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給寶寶吃只要用熱水沖泡就可以把上食用的寶寶粥粉末狀包裝,因為我們如果在旅館或者是有飲水機的場合,都可以輕鬆取得熱水,這種包裝的商品部太體積小好攜帶,使用上也特別方便,因為它是加入熱水沖泡成清粥作為基底,與手作的蔬菜冰磚混合在一起拿來當作寶寶的附食品食用,一樣很可口美味,濃稠度適宜,另外因為它是屬於加工過的冷凍乾燥粉末,所以可以長期保存不會腐壞,是一款很方便可以購買回來存放的寶寶粥。另外我最近也有發現另一個很受歡迎的立即可食用蒸煮袋寶寶粥,有些直接打開就可以直接享用了,即使需要加熱,也只需透過隔水加熱或是倒入容器中以微波爐或電鍋加熱即可,對於沒有時間的媽媽們來說非常便利。尤其是每天早晨都很忙碌的媽咪們,都會希望能夠多少縮短一些準備早餐的時間。